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前十名企業名單中,中國企業的權重持續提升,日本和韓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則不斷下降,中、日、韓三國“混戰”格局進一步加劇。
近日,韓國市場分析機構SNE Research公布了2024年度全球動力電池企業成績單。
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包含油電混動、插電混動、純電動在內的全球上牌電動化車輛動力電池裝車量合計為894.4GWh,同比增長27.2%。而在2024年全年,除去中國市場的海外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361.4GWh,同比增長13.1%,占到全球份額的約40.4%。換言之,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裝機市場。
而在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前十名的企業名單中,中國企業權重持續提升,占據其中6個席位,市場占有率合計達到67.1%。
相比之下,日本和韓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則不斷下降,中、日、韓三國“混戰”格局進一步加劇。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優勢不斷擴大
全球范圍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不斷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動力電池裝車量的提升。
全球電動車銷量研究機構EV Sales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22萬輛、202萬輛、221萬輛、313萬輛、221萬輛、1082萬輛、1465萬輛和1710萬輛。
而根據SNE Research的數據,同樣是在2017—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分別達到59GWh、100GWh、118GWh、148GWh、304GWh、509GWh、703GWh和894.4GWh,年復合增長率為51.1%。其中,2021—2023年更是實現高速增長,同比增幅分別為106%、68%和38%。
這其中,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2024年度的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前十名企業名單中,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包攬前十名。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等中國企業占據六席,剩下四個席位中,分別是來自日本的松下,以及來自韓國的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
其中,寧德時代連續8年蟬聯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榜首。數據顯示,2024年寧德時代實現了339.3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31.73%。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7.9%,超過第二名至第五名市場份額的總和。這也代表著,全球每銷售3輛新能源車,就有1輛搭載的是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此外,寧德時代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動力電池使用量超過300GWh的企業。
同時,在SNE Research發布的除中國市場的海外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榜單中,寧德時代首次超越LG新能源,榮登冠軍寶座;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2024年度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排名榜單,寧德時代以246.01GWh排名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為45.08%。由此,寧德時代也首次斬獲了動力電池全球、中國、海外市場榜單的三項第一。
SNE Research分析,在中國國內市場,極氪、問界、理想汽車等主要中國企業都使用了寧德時代的電池。不僅如此,目前特斯拉、寶馬、奔馳、大眾、現代汽車等全球主要整車企業生產的電動汽車也采用的是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此外,SNE Research還表示,寧德時代將目光投向了巴西、泰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預計將迅速擴大全球市場份額。
除寧德時代之外,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同樣獲得了巨大的人氣,在SNE Research看來,這主要源于比亞迪擁有多樣化的車型組合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根據比亞迪公布的數據,2024年,其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27萬輛,同比提升了41.26%。不僅是中國市場,在海外市場比亞迪同樣獲得了巨大突破。SNE Research分析表示,比亞迪通過進軍亞洲和歐洲市場,在中國國內市場之外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2024年全年,比亞迪動力電池裝車量為153.7GWh,同比增長37.5%,全球市占率達到了17.2%。
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困難重重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開疆擴土的同時,日、韓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則在不斷縮水。
SNE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企業松下排在榜單的第六位,其動力電池裝機量為35.1GWh,同比下降了18%。
而素有“韓系三杰”之稱的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減少了4.7%,市場占有率僅為18.4%。其中,LG新能源排在榜單的第三位,其動力電池裝車量為93.6GWh,同比增長了1.3%;SK On排在榜單的第五位,其動力電池裝車量為39.9GWh,同比增長了12.4%;三星SDI則出現了負增長,其動力電池裝車量為29.6Gwh,同比下降了10.6%,排在榜單的第七位。
從數據來看,日、韓動力電池企業中,SK On的表現最佳,同比增長達到了兩位數。但是,其余三家企業的發展均不是很理想。LG新能源雖然勉強保持同比正增長,但是其市場份額下滑嚴重,達到了2.7%,而松下和三星SDI則出現了高達兩位數的負增長。
此前,有韓媒報道稱,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三家公司的營業虧損合計達8000億韓元。其中,SK On的營業虧損暴增至3594億韓元,全年累計虧損更高達1.127萬億韓元;LG新能源和三星SDI同樣陷入困境,該季度分別出現了2255億韓元和2567億韓元的營業虧損。
事實上,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出現的波動與歐美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變化有著密切聯系。其中,“韓系三杰”主要依賴歐美市場及歐美的車企客戶,但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歐美電動汽車市場出現明顯降溫。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歐盟乘用車銷量為1063萬輛,同比微增0.8%。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44.8萬輛,同比下滑5.9%;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75.9萬輛,同比下滑6.8%。此外,通用汽車、福特、大眾集團等歐美車企也放緩了電動化轉型步伐。而日本企業松下則高度依賴特斯拉的銷量,而特斯拉的銷量同樣出現過增長放緩的趨勢。
出口海外挑戰與機遇并存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快速發展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以及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不斷擴大的領先優勢有著緊密的聯系。但如果希望裝車量持續增長并擴大對日、韓企業的領先優勢,出口無疑是必經之路。
當前,中國動力電池在出口領域同樣有著優異的表現。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動力電池和其他電池累計出口達 197.1GWh,累計同比增長 29.2%。其中,動力電池累計出口量為133.7GWh,占總出口量的 67.8%,累計同比增長 5.0%;其他電池累計出口量為 63.4GWh,占總出口量的 32.2%,累計同比增長 151.6%。
從目前來看,中亞和東南亞已經成為了我國出口的重要根據地,其中中亞地區對于中國新能源車的需求越來越大,東南亞則集中于兩輪車、儲能領域以及電芯廠/電池材料廠,并且東南亞各國的寬松政策以及扶持力度也為電池企業提供了良好環境。
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歐美市場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需求有所降溫,但其依然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海不可能放棄這些目標市場。
不過,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口歐美地區,面臨著重重挑戰。SNE Research表示,如今美國和歐洲市場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電池企業有必要制定戰略應對措施,以確保市場占有率。特別是,最近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變化極有可能成為整個電池行業的一個主要變量。為此,電池企業應該考慮供應鏈多元化、降低成本、技術革新等多種戰略。
不同于韓國企業加速在北美建廠的方式,中國企業通過技術授權、海外合資的方式規避風險。
有消息稱,寧德時代已經與多家美國企業產生合作。其中,福特在密歇根州建設的電池工廠計劃于2026年開始投產磷酸鐵鋰電池,而在技術上采用的就是寧德時代的技術;寧德時代與通用汽車也傳出了技術授權合作的風聲;寧德時代還與特斯拉達成合作,在特斯拉美國內華達州電池工廠幫助其擴建儲能電池生產線。
不僅如此,在歐洲市場寧德時代同樣動作頻頻。2月11日,寧德時代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募集資金部分將用于推進公司匈牙利項目建設;前不久,寧德時代與Stellantis達成合作,將在西班牙合資建設一座磷酸鐵鋰電池工廠。寧德時代表示,歐盟等海外市場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需求不斷增長,公司未來可能繼續在海外建設電池及相關材料的生產基地。
押寶全固態電池中國企業嶄露頭角
SNE Research表示,目前的電池企業要想在未來引領全球電池市場,就必須超越單純地擴大產能,以差異化技術和建立可持續供應鏈為基礎,具備核心競爭力。
技術進步永遠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源泉和強大動力。
在前沿技術領域,全固態電池被視為電池技術的未來之星,已從實驗室研發階段逐步過渡到工廠試點階段。寧德時代、比亞迪、欣旺達、中創新航、贛鋒鋰業、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廣汽等主機廠及電池廠商紛紛涌入這一賽道。其中,欣旺達、廣汽、清陶能源等企業計劃在2026—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或半固態電池量產;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則計劃于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
在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上,韓國企業同樣不甘示弱。SK On正在研發高分子-氧化物復合系和硫化物系兩種全固態電池,并計劃于2027年和2029年實現商業化;LG新能源計劃于2025年設立試驗生產線,以加快干電極和鋰硫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三星SDI的首批全固態電池產品已于2024年交付車企進行測試,計劃于2027年實現大規模生產。
如今,固態電池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市場爭奪戰已然拉開帷幕。而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率先在固態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企業,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發優勢。
來源:新能源汽車報